产品展示
当前位置: > 凯时官方网站 >
通路才是激活扶貧發展動力的“捷徑”
- 产品名称:通路才是激活扶貧發展動力的“捷徑”
- 产品简介:新華網南寧6月25日電(記者劉偉、向志強、夏軍)在扶貧攻堅的過程中,未通路的偏遠村屯無疑是一塊硬骨頭。當前,雖然生態移民被視為捷徑越來越受到青睞,但記者近日在廣西大石山區一些偏遠村屯調研時發現,如何啃這些硬骨頭還得具體分析,對於很多人口少但資
产品介绍:
新華網南寧6月25日電(記者劉偉、向志強、夏軍)在扶貧攻堅的過程中,未通路的偏遠村屯無疑是一塊“硬骨頭”。當前,雖然生態移民被視為“捷徑”越來越受到青睞,但記者近日在廣西大石山區一些偏遠村屯調研時發現,如何“啃”這些“硬骨頭”還得具體分析,對於很多人口少但資源豐富的村屯而言,加快修建屯級路打通“最后一公裡”,或許才是實現脫貧奔小康的最佳途徑。
近年來,在廣西大石山區,越來越多的貧困農民通過上學、打工、扶貧生態移民等走出了深山,但剩下來的一部分人受文化程度、經濟能力等因素影響短期內難以實現搬遷,成為扶貧攻堅“硬骨頭”。對他們而言,不通路成為生產生活的最大“痛點”。
記者近日從廣西大化縣城乘車2個多小時,然后爬山40多分鐘來到了七百弄鄉弄呈村弄勞屯。村民藍萬強所在的山弄有17戶,全部居住在漏風漏水木瓦結構的危房中。他說,屯裡不通路,如果養豬賣,花在路上的錢要耗掉14頭豬﹔想蓋磚混結構的新房,全靠人扛的運費太貴,“一袋水泥20元,而運費要花30元。”
村民藍繼光說,家裡太困難了,平均一個月能吃上一次肉,沒有能力移民。由於支付不起生活費,不少孩子初中都沒有讀完,讀到高中的孩子就更少了,近10年屯裡沒人上大學。
由於路不通,正常通訊也難以保障。記者在大化、環江和天等3個縣調研走訪幾個不通路的自然屯,手機全部沒有信號,當地村民都使用一種無繩電話,村民們說,遇到雷雨天氣電話就不好用了。
記者了解到,目前廣西大石山貧困地區修建屯級路的任務非常繁重。大化縣扶貧辦副主任韋平林介紹,全縣還有1406個屯未通路,若按近幾年的建設速度,全部建完屯級路至少需要幾十年時間。環江縣至今未通路的屯379個,目前還沒有全部建完的時間表。
根據有關扶貧政策,20戶人口以上的自然屯要修通道路,20戶人口以下的自然屯原則上要實施異地安置。記者在調研中發現,事實上,不少自然屯雖然人口少,但自然資源優越或已經發生較大改善,相比於耗資大、工作量大、且需考慮諸多“后顧之憂”的生態移民工程,通路才是激活扶貧發展動力的“捷徑”。
“我們這裡農業條件好,大家都不願意搬出去。”天等縣福新鄉康苗村龍賴屯村民小組組長農國卿喝著自家釀的玉米酒說。這個屯雖然隻有11戶人家,到村部要走1小時40分鐘左右的山路,但農業條件很優越:全屯有耕地57畝,主要種植玉米,還種點水稻,現在也開始種八角、鬆木等經濟作物,有3000多畝林地,其中800多畝公益林享受國家補助金。農國卿家種的糧食吃不完,還要賣掉一些,養了不少豬、雞、鴨,主要留著自己吃。
而在環江縣水源鎮上南村擁好屯,茂密的植被、清新的空氣、不絕於耳的鳥鳴聲等讓人很難將這個屯與石漠化聯系起來。擁好屯原有住戶22戶,經過近年的搬遷目前屯裡隻有9戶人家,臨近的岩北屯隻剩1戶人家。
村民覃桂兵說,現在人少了,國家每年給生態公益林補助、群眾不用再砍樹,生態比以前好多了。在他看來,這樣的變化給他們脫貧致富帶來了新機遇,“生態好了,留下來的地也多了,種都種不完”。目前覃桂兵一共種了8畝地的玉米、黃豆,還養了4頭牛、幾十隻雞和兔子。
“隻要政府幫我們修好路,脫貧致富就有希望。”——覃桂兵的一句話說出了不少偏遠村屯貧困戶的心聲。現在,距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時間越來越近了,全面提速屯級路建設、打通扶貧攻堅“最后一公裡”,已刻不容緩。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詳細】